2013年,三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部署安排,着力把握发展基调、营造发展环境、歌颂发展主体、宣扬发展典型,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在深化拓展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在凝聚正能量上积极作为。学习宣传氛围浓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统一开辟专题专栏,组建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宣讲700多场次,发放辅导资料4万多份,推动城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主题宣传形成声势。主动服从服务中心工作,开辟“学习贯彻十八大 推动三明新跨越”、“经济新亮点发展新气象”等专题专栏,加强经济工作、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扶持企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加快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项目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对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三明生态新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通向莆铁路等开展战役性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金改”、“医改”、“林改”和“审改”以及其它重要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社会风尚健康向上。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开道德讲堂,持续深化学雷锋和好人建设活动,举办“德耀沙溪”道德模范事迹大型巡演、“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等活动。全市学雷锋志愿者全年参与志愿服务224.47万人次,总时数728.6万小时。去年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全省道德模范,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列入福建好人榜,2个集体(人)分别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和提名奖,2人分别被评为福建省基层“最美人物”及提名奖。
二是在树立新形象上取得突破。正面声音进一步传播。共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200多人次到三明采访,“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走进三明,“美丽三明”网上正面宣传、“爱传百城——寻找身边的感动”网络文化等活动吸引众多网民积极参与。我市在“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中获“新锐城市奖”。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围绕举办第九届林博会、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沙县小吃文化节、永安笋竹文化节、尤溪朱子文化节、清流中国花店发展论坛等各项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有效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举办地的知名度。文明品牌进一步打响。我市2013年公共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成绩列全国地级提名资格城市的第13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列全国地级参评城市第9名,均位居全省地级提名资格城市第一。我市“创十星、评十户”工作在全国创建星级文明户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三是在增强软实力上成效明显。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明广播电视报完成转企改制并更名为《三明新周报》,新闻出版(皇冠集团网址442的版权)依法行政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市荣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全面完成农村有线广播县乡村三级联播联控工程建设,麒麟文化艺术节暨广场文化活动获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4家图书馆获评一级馆,5个创作基地被授予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5处文保单位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文物点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尚书第等列入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建设项目储备库,万寿岩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并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立项。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抓好51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10个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组织评选“全市首批十佳成长型文化企业”和“市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13个文化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预计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将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文化展示交流日趋频繁。举办“翰墨闽江源——三明书画晋京展”,“风展红旗如画——国家画院百名画家三明苏区行”、首届“石壁客家论坛”、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等活动,积极展示三明特色文化魅力。
四是在深化走转改上常抓不懈。在理论宣传工作中,策划推出“三个百”工作载体,即组建“百支宣讲小分队”、确立“百个学习创建工作先进点”、选编“百例理论进基层工作案例”,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基层进群众,经验做法在省委《八闽快讯》、《福建信息》刊登介绍。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设“四下基层促发展”、“凡人善举、百姓风采”、“最美劳动者”、“最美基层干部”等专栏,推动新闻工作深入一线采写报道,集中展示60多个道德模范、各条战线普通劳动者的善举义事。在文化工作中,坚持开展“三下乡”、 “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艺术扶贫”等活动,筹划“两节”文化活动258项,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2600余场次,市图书馆、艺术馆、客家博物馆、书画院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讲座报告、文物沙龙等80多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