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将乐县城,高楼林立,街市繁荣。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工作之余,或散步,或跳舞,或弹唱,或垂钓,或擂茶,平和之中透出舒心和惬意。这是将乐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出现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由于将乐县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和开展灾后重建,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民和受灾户举家迁移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安居。由于新区村民隶属不同建制村,存在公共事务无人问津、矛盾纠纷多发等问题。为破解这一社会管理难题,去年12月,将乐县在万安镇翔安灾后集中重建点建立“邻里中心”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并创立了一套管理模式,在全县推广。目前,全县12个灾后重建小区都成立了邻里中心。县里把“邻里中心”建设作为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个中心投入5万多元,配置了党员远程教育终端和1500多册图书,设立了党员服务联络站、村民事务代办点、综治信访维稳1 n联动工作站。中心建立了值班制度,帮助村民解决各类事务,按照受理、办理、代办、回复等方式对事务进行处理;同时,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全程服务。中心设立了“治安防范巡逻岗”和“邻里关系协调岗”,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定期对小区周边开展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全县各“邻里中心”为村民代办事务300余件,提供各类咨询1600多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小区居民说:“有了邻里中心,村务办理方便了,公共事务有人管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省、市领导多次到“邻里中心”调研,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政风、民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将乐县继续深化“四百活动”,截至11月底,共组织党员干部进村(社区)2.97万人次,走访群众6.3万户,县、乡(镇)、村落实惠民实事项目920项,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9639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50件,化解大小矛盾纠纷941起。深化推进“村民事务代理”活动。今年以来,按照“深、真、勤、广、效”的原则和“认真受理、全程代理、及时回复”的代理程序,各代办点扩大了代办范围,从原来的代缴各种费用、代购生活日用品、代领有关证件扩大到代办各种证件、保险,为村民提供政策、法律、信息咨询服务、推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帮助村民处理婚姻、家庭、劳动等涉法诉讼的有关事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为村民代办各类事项1.6万多件,为村民节约车费和工钱10余万元,节约工时7000多个,通过村民事务代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
今年9月,安仁乡依托“四百活动”、“168”党建工作机制、综治信访维稳“1 n”联动工作机制三个载体广泛开展“优政风、带民风、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安仁乡党委书记邓永保告诉记者,自开展活动以来,乡里先向村民征集意见,再根据村民意见制定相关政策,这种“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是创新管理方式的一次尝试。“政风与民风得到了改善。”此外,其他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大胆创新,一个个社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南口乡2010年6月建立“零距离”流动服务队,与村民面对面接触,做到农民“下菜单”,政府来服务。白莲镇创新村务管理,推广大里村村级事务决策实行票决制,让村民充分行使“当家人”的权力,调动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的做法。光明乡开展“四访促和谐”活动,做到“开门接访察民情,主动约访排民忧,带案下访解民难,上门回访暖民心”。
从乡(镇)村到社区,一个个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异曲同工。如今,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城乡更加和谐稳定了,从而推动全县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上半年,省综治委委托省城调队电话问卷调查,将乐县社会治安满意率位居全省第六位,平安建设知晓率、满意率、群众安全感位居全市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