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0日 9时左右,记者在将乐县万安镇翔安小区邻里中心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张流发的指引下,来到翔安小区,一到黄英华老人家门口,黄英华老人就迎了上来。“路上奔波,快,喝上一碗!”老人递来一碗擂茶,乳白的茶汤,淡雅的青草香,洋溢着温暖和惬意。
随黄英华走近小区的联排别墅。洪灾中,她家13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被冲毁,现在,住上了278平方米的小别墅,补助后,只交了20多万元。通过小区邻里中心提供的就业服务,她在镇里引进的利农集团设施蔬菜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挣60元。她对党和政府十分感激,在厅里挂上了大幅的伟人像。
随行的万安镇党委书记吴健成告诉记者,黄英华老人居住的翔安小区是将乐县2010年“6·18”洪灾的灾民集中安置点,有来自万安镇、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等北部4个乡镇12个村的1129名灾民,集中安置到万安镇翔安小区。为解决小区居民相互不熟悉、党员组织少、公共事务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万安镇在小区成立了邻里中心和邻里中心党支部。中心配置老人活动室、农家书屋,设置党员服务联络站、便民服务点、调解室等,成为居民学习文化、聚会谈心、谋划发展、化解矛盾、维权办事的综合服务平台。小区大小事,中心都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引导来自十里八乡的居民共同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流英,进来喝茶。”黄英华热情招呼路过的张流英。
今年56岁的张流英,丈夫早逝,儿子工伤在家休养。她家原来在大布上自然村,只有五六户邻居的穷地方,也遭了洪灾。生活的困苦一度使张流英对未来失去信心。上天无情人有情,在政府的照顾下,虽然暂时没交足3万多元的购房款,她还是先住进了小区83平方米的公寓。儿子的工伤赔款,是邻里中心帮忙讨的,总共2.4万元;月薪900元的清洁工作,是邻里中心安排的……以前,干完农活就坐着发呆的她,现在,时常到小区操场去看看邻居跳广场舞,或者串串门。“割稻子、晒谷子、插秧,邻居们都抢着帮忙。他们还总请我上家里喝擂茶,却为我节省从不让我回请。”张流英心中十分感激。“我们对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她可是重点照顾对象。”邻里中心主任张流发笑着说。
10时左右,陆续走进邻里中心的人渐渐多起来。打牌,下棋,阅览,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57岁的肖远亮老人,走到亲情聊天室,抢先预订了中午的机位。他想等孙女中午一放学,就把她接到这里,跟外地务工的儿子、儿媳视频聊天。已有34年党龄的肖远亮,是邻里中心党支部的23名成员之一,还被指派为e区的挂区干部。因为平时太忙,来视频聊天只得见缝插针。不过,他始终确保每周至少一次来亲情聊天室。
在邻里中心的感恩墙上,一首题诗《今非昔比》也许能恰如其分地反映这儿居民们的心境,它写道:“昔时住宅陋平房,茅舍竹篱闷久长。大厦高楼今建起,安居乐业喜洋洋。”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不断进步,幸福有新内涵,也可能产生新的矛盾。邻里中心从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居住、福利、保障等方面着手,成功创新了一套社会管理新机制。这种机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温暖人心。(陈尹荔 沙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