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 涂大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说明在古人的眼里,人的善行,尽孝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古时候讲的尽孝与现时代讲的尽孝是有差别的:古时候的尽孝更多指的是对父母尊长的无条件顺从,是封建孝道,现时代的尽孝更多指的是帮助父母尊长更好地生活,是社会主义孝道。本人根据自己多年尽孝的生活体验,对“尽孝”谈一点感知和体悟。
一、什么是“孝”
“孝”字与“老”字十分相像。“老”字下部是“匕首”的“匕”,基本解释是“短剑”,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本义为个人进餐用的小勺子,后来引伸为食物,再引伸为美味。“孝”字是“老”字在失去“匕”后用“子”来填补,意思是人“老”之后,可能会失去使用取食用具的能力,失去食用食物的能力,失去独自生活的能力,这时候就需要作为子女的顶上来对父母或晚辈顶上来对尊长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孝”的最主要的含义。
二、对“尽孝”的几点感知
自从2007年4月家中有一老人中风后,本人就正式踏上了努力尽孝之路。在八年的尽孝经历中,本人对“尽孝”有了几点感知,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尽孝是一种帮助。人生之初,子女的生长、成长需要父母精力、时间、心血和金钱的付出,晚辈的成长需要尊长的关心、帮助,到了父母尊长生活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就是子女晚辈应该尽孝的时候,因而尽孝是一种父母尊长生活需要帮助的时候子女晚辈所提供的一种雪中送炭似的帮助。
尽孝是一种责任。子女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在子女的生长、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心血,晚辈的成长过程也会得到尊长的关心、帮助,因而尽孝是子女晚辈生长、成长起来后应当承担起的对父母尊长的一种责任。
尽孝是一种学习。无论如何父母尊长年纪都比子女晚辈大,经历的时间、事情等都比子女晚辈多,因而父母尊长身上、经历中有很多值得子女晚辈学习的方面,子女晚辈的尽孝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是子女晚辈向父母尊长学习人生之学以及其他学问的过程。
尽孝是一种修为。面对需要帮助的父母和尊长,面对无论是脾气、能力都出现问题的父母和尊长,尽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好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尽孝者在态度、言语、行为等方面忍受父母尊长作出的一些不正常、不公正的反应,因而可以看成是一种修炼行为。
尽孝是一种感恩。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尊长对晚辈具有教育之恩,尽孝就是父母尊长在生活等方面需要帮助的时候子女晚辈给予的帮助,因而可以看成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晚辈对尊长的教育之恩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感恩行为。
总之,尽孝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是现代中国人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对“尽好孝”的一些体悟
要尽好孝,需要对尽孝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好能够对尽孝的本质、特点、行为等方面要有一定的认知,并在这个基础上具有孝心、孝能、孝行。
尽好孝需要有孝心。要有对父母尊长尽好孝的敬心、诚心、决心、信心、恒心,心中要装着父母尊长,要经常关心、关注父母尊长的生活状况,看他们哪些方面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特别是当父母尊长生病住院时,更要能够给予他们必要的看护、拿药等帮助。
尽好孝需要有孝能。要有对父母尊长尽好孝的多种能力和水平,不断地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来学习和掌握那些能够帮助父母尊长更好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做家务的能力、照顾老人的能力等,以便能够在生活上确确实实地对父母尊长提供满足他们更好生活需要的那种帮助。
尽好孝需要有孝行。要有对父母尊长尽好孝的言语和行动,经常按照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中所列举的一些行动那样去做,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父母尊长,必要时还可以回到父母尊长身边,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
总之,尽好孝需要付出,需要子女晚辈在时间、精力、情感、金钱、财物等方面的付出,因而要做好付出的各种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涂大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