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三明市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近日,“文明三明”微信公众号开设【深化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专栏,深入挖掘三明各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做法和优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经验做法、推动形成示范效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尤溪县汤川乡丘山村
看他们
移风易俗绘新卷,文明办丧启新程

汤川乡丘山村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719人,203户,距离汤川乡政府1.5公里、尤溪县城56公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丘山村民大办丧事极为盛行,办丧人员多、时间长,浪费钱财严重,给子孙造成沉重的负担。据传,当地陈氏始祖第八世孙陈正元曾家财万贯,1933年其祖母去世,为显富贵,丧事大操大办,请了18个道士,做了49天、81个道场,欠下巨额费用,变卖房田,仍资不抵债,被逼无奈,卖了三个儿子,带着剩下的二个儿子离家避债、远走他乡。此事让全村人震惊、醒悟,从此踏上移风易俗变革之路,经几代人的坚持,形成丧事简办、文明办丧好习俗,现在办丧不做道场,轻葬重养孝长辈。
组织领航,规约聚心
成立移风易俗专项小组,由村党支部负责人牵头组织,老龄协会贤达、各族房村民参与,共同商议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组建红白理事会,对红白喜事活动进行简化、监督,促进村民履行文明办丧、移风易俗。精心编制以“十提倡十反对”为内容的《丘山村规民约》,将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等内容纳入规约范围,为移风易俗、文明办丧锚定方向。
丧礼革新,简雅并行
将治丧时间压缩至3天,提倡24小时内送殡、72小时内入葬,坚持不设灵堂、不请戏班子、不大操大办,节俭文明办丧。将宴席规模控制在十桌以内,菜品精挑细选、份量精当适度,整菜改拼盘,降成本、减浪费。将办丧随礼约定在100元以内,用现金回礼取代实物馈赠,既减少浪费,也防止人情攀比。
文化丰润,文明花开
村民文化活动踊跃,经常自发组织象棋、桌球、乒乓球活动,开展“回春保健操”健身,以及“吹、拉、弹、唱”文娱活动,用健康文化活动滋养精神生活。适时举办“篮球”“广场舞会”比赛活动,举行正月元宵节、“花灯会”,让乡村有活力、村民更幸福。每年都有一次祭祖、拜奠先人功德,传承“忠孝礼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后生敬祖孝亲。现在,全村陈规陋习势微,文明新风吹遍街巷阡陌,村民思想解放、观念革新,文明素养攀升,邻里和谐、互助友爱成风。
卫生整洁,乡村振兴
构建工作组包村、两委干部包组、保洁人员包片、人民群众包户的“四级联动”卫生包干机制,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投入70万元建成幸福院,筹资180万元完成陈氏祖祠修缮、丘山拦水坝修复,新建廊桥1座、嘱托亭1座、岳阳亭1座。近年来,全村环境整体稳步提高,“美丽庭院”创评率大幅提升,有34户家庭自主申请“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在全村父老乡亲的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出了一条有“颜值”更有“内涵”的乡村文明振兴之路。
来源:尤溪县汤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