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春天,时年21岁的叶淑婉从外乡嫁到了燕北街道兴坪村。开始几年,夫妻俩以种菜为生,日子不算富足,但一家人过得甚是融洽。
但从1988年冬天开始,不幸似乎总跟着她。
那年11月,准备去卖菜的公爹在穿过铁道口时,疾驰而至的火车夺走了他的右手右脚,公爹几乎成了“半个人”,婆婆气急攻心,一下子病倒了。叶淑婉夫妻每天侍奉着老人吃喝拉撒毫无怨言。
可是祸不单行啊。1998年5月,到一家煤灰场挖煤的丈夫王道辉,不幸因煤灰倒塌造成胸腰脊椎骨折,医生告之已经没有了站起来的希望。家里的主心骨一下子倒了,使得这个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叶淑婉欲哭无泪。没日没夜地忙里忙外,一段时间下来,她差不多变了一个人:颧骨高耸、眼睛凹陷、脸部没有一点血色,成天衣衫褴褛。
叶淑婉还年轻啊。丈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拖累妻子,吵闹着离婚或者自杀等极端的办法逼叶淑婉离家。不时有人劝她:这哪是个家啊,你小小的身子如何撑得起?还是离开吧。
叶淑婉一直是那句简单的话:“我走了,这个家就完了。”
1999年,婆婆扛不住了,中风去世,叶淑婉四处举债埋葬了婆婆,独自撑起多灾多难之家。同年,她的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不慎吃下拌过剧毒鼠药的花生,双双中毒,再度花费了三千元医疗费;翌年,12岁的女儿在上学路上不慎发生意外,为此又添了一笔千元债务……(叹气)
廋小而羸弱的叶淑婉以超常坚韧和无穷善良,支撑着“王家”。她是“顶梁柱”!以孱弱的双肩挑起了重残之家的生存重担。
叶淑婉不得不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一个人完成了所有家务,保证公公、丈夫和一双未成年儿女“过日子”。她白天外出劳作,下地、卖菜、打零工、替别人带孩子,喂牲畜等等,能干的都干;晚上在做家务的间隙陪公公说说话,缓解老人的情绪。瘫痪的丈夫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褥疮且便秘,叶淑婉每天要为丈夫换药、翻身、擦洗、更衣、喂饭,有时还要替他抠大便……叶淑婉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为家人支撑起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贫困而绝不潦倒的安宁祥和之家,给了家人一方“家”的温馨。
28年的光阴对一位女人意味着什么?
28年如一日照顾失去右腿右臂的公公、18年不弃不离相濡以沫关护高位截瘫的丈夫,养大了一双儿女,叶淑婉,真诚、善良、贤慧、坚强、勤劳等等,所有赞美词加到叶淑婉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凝聚亲情、感动永安。村里和街道时不时地去帮助这位可怜可敬的农妇。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坚强和善良终于得到了回报:老去的公公已学会简单自理,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转,一双儿女顺利完成中学学业走上社会。
生活虽苦,但她的坚韧和善良不仅支撑起这个破碎家,还无私的伸手支助他人,用心回馈社会。2003年,为补贴家用,叶淑婉在村子周边的工业园区里打工,结识了外地女子(工友)小琼。小琼是云南人,与男友到永安打工,未婚生子,男友意外身亡,留下襁褓中的女婴毛毛,小琼无力独立抚养,欲带孩子轻身。淑婉怜爱之情涌上心头,忙将还在月子中的母女接回家中照料,哺乳期后,小琼为了生计到外地打工,叶淑婉为其考虑到一人带着孩子还要打工十分艰辛,便让女子将毛毛留在家中,由自己带为帮忙抚养、照顾,资助毛毛上学。十余年如一日的爱护着毛毛,不求回报。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叶淑婉第一个发动全家老小拿出全家一个月全部伙食500元,捐赠给灾区。她说:“我一人的力量虽小,但大家众志成城,涓涓溪流也能汇成大海,相信灾难会过去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得到大家的帮助,现在我虽能力有限,但我也希望自己能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而她自己,因为孝老爱亲的事迹,在2005年作为三明市唯一的代表,登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先后荣获永安市首届“文明市民标兵”、“三明市首届道德模范”,三明市、福建省“敬老好儿女”等多项荣誉。
俗话说:苦尽甘来。虽然这个苦长了些、残酷了些,虽然这个苦命的农村妇女经历经了无数次致命的打击和悲惨的厄运,但她还是站住了,还是把家撑住了。儿子与堂兄在行车生态公园内办起了“百家山生态农庄”,文明单位地税局、农业局志愿者与农庄签订了“3﹢1”帮扶协议。她自己除了抽空帮助儿子们打理农庄,清扫村里一条主干道,在一家企业食堂打帮手。
幸福也该眷顾上叶淑婉了。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坚强、善良的农村妇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