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艺术馆、市歌舞团等单位承办的三明市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麒麟广场文化”,每年6月底开始至10月结束,历时3个多月,每周末举办一至二场文艺演出,每届演出20余个专场。从1996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8届,共演出360多场,参演人数约5万多人,观众人数达到100多万人次,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打造出三明独具特色的老百姓赞誉为自己的“星光大道”。
共建共享:麒麟广场文化的运行模式
18年来,“麒麟广场文化”的持续开展,尽可能满足了不同层级、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需求,优化了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布局,既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又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崇德向善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极大热情。
把握导向,弘扬主旋律。“麒麟广场文化”活动始终把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导向放在首位。每年,主办单位都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突出时代主旋律和发展大主题,精心策划、热情组织、有效运作。近年来,先后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办好第25届世客会、实现中国梦等专题,组织创作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文艺节目和精美精神食粮,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春风化雨的内容,唱响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人民军队好、三明发展好的主旋律,营造了发展的良好氛围。
突出公益,汇聚正能量。广场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麒麟广场文化”活动把宣传教育、传播文化、交流信息、服务惠民、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科技、法律、人文等宣传教育与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提升了三明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增加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过程中,通过精彩的艺术表演向广大市民宣传、传达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达到了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共同激励、共谋发展的效果,汇聚了发展的正能量。
贴近群众,传递真善美。“麒麟广场文化”活动经过多年的总结、积累、探索、创新,做到了高雅与通俗兼容,专业与业余共存,中外经典与乡土节目结合,表演形式贴近群众呈现多样化,有群众喜爱的歌舞、声乐、器乐、戏曲、曲艺、太极拳、健身操、秧歌等。各文艺专场演出异彩纷呈,适应和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地域人群的文化口味及爱好需求,展现了各行各业各类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和道德风范。如:三钢集团等企业专场集中展示新2皇冠会员手机网址查询的文化建设的成果;团委、妇联策划的专场着力体现青少年、妇女儿童的特点;残联专场致力于营造关爱帮扶残疾人的氛围;夕阳红老年专场有效展示了老年群体的风采;三明学院等高校突出素质教育主题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增强实效,扩大覆盖面。广场文化是一种开放型的社会文化,具有极强的兼容功能和辐射功能。经过18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麒麟广场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策划、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活动经费采取“三个一点”(政府投一点、社会筹一点、企业助一点)筹措,除每年将广场文化活动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外,有效吸引企业赞助、社会资助。每年每场文艺演出都由不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院校、群团、社团组织策划承办。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三明广场、沃尔玛广场、市工人文化宫群艺平台、三元区腾飞广场、会展中心广场,去年以来还延伸到工业园区、沙县等临近地区。全市12个县(市、区)也举办相应的广场文化演出,让广大群众都能看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群策群力:麒麟广场文化的有益启示
“麒麟广场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够18年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我们秉承“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办、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企业赞助的群策群力运行模式。
齐抓共管汇集合力。通过对“麒麟广场文化”活动的规范和引导,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宣传文化部门年初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部署安排,对各参与单位在参演的作品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在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两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组织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让更多的群众同享优秀的文化成果。各有关单位把广场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弘扬广场文化活动的优良传统,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确保了各项活动圆满成功。
群众参与提供动力。“麒麟广场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特点,每场演出都由不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院校和群团组织、社团组织举办,在节目的配置上注重多样性和针对性,尽可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年来,我市注重对广场文化队伍的辅导、培训和提高,培训了一批文艺骨干和文艺人才,百姓健康舞示范点、广场老年舞蹈队、中老年秧歌队、地方腰鼓队、戏曲表演队等在活动中互相学习、观摩、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表演技能。群众的广泛参与,使“麒麟广场文化”活动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地域特色注入活力。“麒麟广场文化”立足三明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资源,充分挖掘客家文化、祖地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苏区红土地文化、精神文明创建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内涵,精心提炼创作,力求把最优秀的艺术精品奉献给观众。如参加省第25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目、剧本、导演、演员等多个奖项的梅林戏《花蕊夫人》就取材于泰宁宋代状元邹应龙的历史;在省内高校巡回精彩上演的校园剧《上大学》就取材于全国道德模范、三明学院学生曹阳飞宇的先进事迹;曾获得全国第六届“群星奖”铜奖的舞蹈《踩竹麻》,荣获福建省第三届音乐舞蹈节演出银、铜奖的舞蹈《酒坊娘子》、《金湖悦影》和分获福建省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演出一、二等奖的小品《社区巡逻队》、三人舞《依依山水情》等作品,都是取材于当地的群众生活实践中,有了这样的节目,观众倍感亲切,回味无穷。
经费支持给予保障。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是关键。麒麟广场文化活动主要的资金来源除了少量的财政补助外,主要是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通过政策激励,邀企业冠名赞助,吸引企业赞助、社会资助,进行“文企联姻”。每年组织策划麒麟广场文化活动时,都会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文艺团队、相关企业等参加,对上年度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给赞助企业颁发热心公益文化事业表彰牌匾表示感谢,对新一年活动的冠名赞助企业进行筛选,安排专人上门沟通协调,确保经费来源。近年来,三明移动分公司、安利集团、农行三明分行、中行三明分行、工行三明分行等企业先后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了热情赞助。
创新提质:麒麟广场文化的思考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麒麟广场文化”活动是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而可行的重要举措,是为推动科学发展助力,为促进社会和谐添福的有效抓手和民心工程。如何深入推进三明广场文化活动持续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建议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创新提质。
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一是建设要统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把“麒麟广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围绕群众文体需求来建设广场文化,提供和完善适宜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类软硬件设施。二是运作要统筹。要把广场文化活动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资金有保障。同时,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引入市场机制,出台地方性法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成立公益文化建设促进会,对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对文化事业的捐赠、捐助和文化活动冠名。三是队伍要统筹。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既要通过广场文化活动交流互动打造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文艺骨干队伍,同时也要培养一支适应新要求的广场文化策划组织人才,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品质的提升。
更加注重资源整合。一要挖掘地方文化。“麒麟广场文化”活动,要反映出三明城市的地方特色,彰显出三明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效挖掘与利用三明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地方文化传统和保护文化遗产,与新时代文化有机融合。二要强化创新文化。要融合新时代的审美意识,用时代要求审视广场文化生活,以文化创新来造就广场文化的时代性。通过不断丰富广场文化的内容和方式,让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市民,都能感受新的气息。三要倡导包容文化。对广场文化进行分类设计,在开展广泛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文化需求,设计富有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吸引大家持续广泛的参与。
更加注重创新提质。一是内容更加丰富。上演的节目可以是自编自演的通俗文艺节目,也可以是高雅的艺术。“登台亮相”的不仅有普通市民、专业艺术人才,还可以是外地游客。比如,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文艺赛事,通过举办比赛,进一步扩大参与性,增强娱乐性,使公众在参与活动中愉悦身心。二是形式更加多样。把广场文化活动策划为综合性文化知识传播活动,从而提升公众的自身素质,增添公众的审美情趣。在表演活动中适时增加文化展览、文化讲座、文化培训、文化咨询、文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和内容。三是阵地更加拓展。以市区中心广场为龙头,逐渐覆盖每个城区(县城)的重点广场、社区休闲广场和重点工业园区,采取政府组织和群众自发参与相结合、专业文化与业余文化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开展交流、参演、合作,使广场文化发展成为区域间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杨华泰 廖廷建 髙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