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小吃产业的快速发展,沙县全县外出经营小吃业达6万多人,但随之产生的是另一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孩”群体。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孩”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十分现实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夏茂小学的工作实际,就有关“留守孩”教育管理问题提几点看法。
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营造氛围。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的“留守孩”管理责任机制和任课教师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机制。县关工委、团县委、妇联、司法、公安等部门积极介入开展“留守孩”帮教机制,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春雷女童”计划强化“留守孩”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分解细化,健全档案。学校把教师对“留守孩”帮教情况量化为考评指标,每位教师必须与三个以上“留守孩”建立帮教关系,并要求对帮教对象做到“三知道”,即:知道“留守孩”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孩”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孩”父母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学校还为每个“留守孩”建立了个人档案。
3、因势利导,形成合力。首先是抓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寄宿条件,并大力开展“独立生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本镇留守孩的管理,如夏茂教育托管中心生活着近50名的“留守孩”,并由夏茂派出所协助管理,派出所干警经常与学生谈心,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第三,发挥各级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的作用,如夏茂高山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实行委派家长轮流住校,关照本村低年级的“留守孩”。
存在问题
1、家庭缺位的补偿机制不科学,对 “留守孩”的教育管理有阻力。一方面是许多“留守孩”对父母的离开都有一种突然断裂的情感体验,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情感认同问题,一些“留守孩”还表现出内向、孤僻、不合群、冲动易怒等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父母往往以金钱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误导了“留守孩”的价值观养成,更有个别家长认为经营“沙县小吃”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不管学习好坏将来都要外出经营小吃,只要身体健康,至于孩子的品行问题听之任之。
2、教育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对“留守孩”的教育管理有障碍。首先是学校德育工作以防范出问题为主,正面疏导措施不足,简单用校规处理的做法,对厌学或违纪“留守孩”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其次是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使本来就情感缺位的“留守孩”面对枯燥的考学压力,厌学、辍学现象不可避免。个别教师把“留守孩”与“麻烦生”划等号,“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
3、市场经济的逐利行为不理性,对“留守孩”的教育管理有冲击。首先,许多小学没毕业的从业人员同样在“沙县小吃”品牌效应中获得丰厚的收入,没有文化也能致富的“沙县小吃”现象,给部分家长和“留守孩”本人产生了的品学观有负作用。其次,由于父母对“留守孩”的关爱主要通过满足其物质需求来体现,手机、电脑等现代生活工具“留守孩”应有尽有,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利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乘隙而入,使部分“留守孩”的审美观错位。
对策建议
1、重视家庭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倡导科学教育子女的理念。二是办好家长学校,特别要重视对隔代家长和亲友等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把家教知识、学生的身心健康常识做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高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水平;充分把握“留守孩”家长回家探视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科学育儿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三是鼓励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家庭承担“留守孩”临时监护人的角色。这种家庭由于文化素养相对较高,对未成年子女的养成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留守孩”的成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对托管机构要进行资格认证,对有条件和能力的托管实体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引导他们用爱心弥补“留守孩”家庭亲情的心理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校应改变“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管理思维,在制定教学考评指标时,应把教师在村级小学执教的年限做为教师职称和评先评优的硬指标,把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列入考评指数;统一认识,要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德育内容在学生思想中扎根。对教师中存在的价值观念功利化现象和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要揭问题,找原因,订举措。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软实力建设。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教师的能力智力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程度并不高。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变量是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学效能感、教育信念等软能力指标。要有计划地依托三明师院、三明进修学校和沙县进修学校等教育机构强化师资轮训、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引进保育员制度,把教师工作分为生活老师和教学老师两个系列,使“教”与“养”相辅相乘,以适应“留守孩”群体教育管理的需要;把在乡村服务年限作为招聘的必备条件,公开招聘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给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要设立咨询机构。“留守孩”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学生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针对个别“留守孩”的个性问题,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和帮助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如:设立“学生请教处”、“独立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委派热心且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老师负责接待等。
3、重视社会环境作用,净化“留守孩”的成长空间。一是要重视社会对“留守孩”的养成教育作用,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形成共识,懂得爱护未成年人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爱护自己的未来,使“留守孩”不留守,让他们感觉到处处有温暖,到处是家园。二是要加大投入建好一批教育基地,解决好“留守孩”课余时间无处活动的困境。夏一小学在“传薪阁”中开展的“我是小小解说员”活动,富有特色,这个活动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使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熏陶。夏茂镇应在增强“传薪阁”、“文昌宫”、“烈士林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上作文章,让“动手”、“动口”、“动脑”成为基地的主要特色。三是要有大教育格局的理念,把沙县范围内具有实践活动意义的场所纳入统畴范围。如,南宋丞相李纲在沙县陶金山留下的“矢志不移、精忠抱国”精神、南霞乡松柏岩和富口镇大佑山的自然情趣、凤岗街道水美村土堡展现的沙县先民杰作、虬江街道大水湾村陈氏古宅的爱乡爱土情怀等都是“留守孩”假日活动的好场所。四是要加强跟踪调查,对“留守孩”经常观顾的活动场所做到有具体的操作制度和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包括“网吧”在内的活动场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绝不姑息,对监管不利的单位或责任人要严格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