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宁县北站,团县委的志愿者们顶着广场的寒风,热情地为侯车及进出站旅客提供行李搬运、进出站导引、发放列车时刻表、送热饮等志愿服务,为繁忙的春运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建宁县开展志愿活动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在社区做好以“五个一”(一卡、一队、一提倡、一结对、一示范)为主要内容的“邻里守望,情暖莲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为78户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84个。
聋哑人新生
临近春节,聋哑人曹晓东家终于有笑声传出来了。
58岁的曹晓东原来是县粮食局下属公司的一名职工,但在2003年下岗,爱人没有工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遇上儿子考上大学,几乎陷入绝境。
“说真的,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龚小丽是曹晓东的爱人,看到儿子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心都是痛的。
不过,当曹晓东一家焦急上火时,结对帮扶的县检察院的志愿者们来了,他们带来了2000元助学金,并承诺,以后在大学期间,每年都帮扶2000元。
得知曹晓东的困难,他所在的水南社区也来了。之前,曹晓东家的低保就是社区帮助申请的,这次,他们又帮助申请了工会提供的困难学生助学金。
积沙以聚塔。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曹晓东的儿子顺利地上了大学。不过,结对帮扶的县检察院并没有感到太轻松。
“这样的家庭,还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检察院副检察长姚建辉说,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于是,在检察院志愿者们的牵线搭桥下,曹晓东获得了一份门卫的工作,他爱人龚小丽也成为一名保洁员,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2000多元。
通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这个聋哑家庭获得了新生。
将军坊蜕变
马上就到春节了,陈秀兰很忙。她不仅每天要把将军坊路段的垃圾打扫干净,还抽空把路边的水沟清理干净了。
将军坊一带的房子主要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100多户,一条千余米的道路贯穿其中。让将军坊住房最闹心的,就是这条路。
由于居住的人多,又是地处城郊,许多住户垃圾随手乱扔,路上、路边都是垃圾。住户反映到社区,社区召开住户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就是每家每户每月收取3元卫生费,请一个人来打扫卫生。
卫生倒是解决了,但收取费用成了一个问题,有一小部分住户总以各种理由,拖着不交。怎么办呢?
结对帮扶的文明单位住建局想了个办法,把将军坊路段申请纳入二级环卫路段,并在困难群众当中招聘保洁员。
陈秀兰走进了住建局领导的视线。陈秀兰的爱人是下岗工人,眼睛还有残疾,孩子又在读书。平时,陈秀兰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如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有六七百元。
“现在走在路上,舒服多了。”万阿姨说,陈秀兰很勤快,保洁工作做得好。而经过陈秀兰的努力,将军坊实现华丽蜕变,将军坊路段成为水南社区二级环卫中保洁程度最好的一条路。
残疾户解困
这几天,余春红的家里总是有人进进出出,他们是来自各个单位的志愿者。
余春红患有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家,30多年来,全靠年迈的父母照顾。“我能够活到今天,一是有父母的照顾,二是有社区志愿者的关心。”余春红动情地说,泪水顺着她的眼角流下。
的确如此。自2002年水南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就为余春红第一批申请了城市低保,让她有了最基本的生活最低保障,现在每月低保金315元。
考虑到病人不能长期卧床,社区志愿者又和残联联系,为余春红争取到一部轮椅,解决了出行难题,让她可以经常坐着轮椅到户外晒晒太阳。
去年,得知有残疾人居家托养项目,社区志愿者们又为余春红四处奔走。
此外,逢年过节,只要有单位或个人来慰问,社区总是把余春红列入名单。这不,县公路局的志愿者来了,慈善总会的志愿者来了,就连外地的志愿者也被社区志愿者带来了。
“像余春红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协调各单位的志愿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动员志愿者时常上门,陪她聊天,缓解压力。”水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朱菊媛说。
“这些好人的恩情,我这辈子是还不了了,下辈子再还吧。”过年的时候,余春红特意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以示谢意。
(王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