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的宽容、呵护与坚强印记最深。
我母亲是童养媳,生了八个孩子,我父亲主要是出外搞副业、当过生产队长,所以,多年来不管是田里的农活,还是家务的琐事,她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一辈子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如今回想起来,点点滴滴都留在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天已经擦黑,劳作了一天的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田里回到家,这时母亲也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嗷嗷叫吃的几张小嘴在焦急地等待着无比芳香的地瓜稀饭。正在这时,急不可耐的我冲进厨房,想看看饭到底煮得怎样了。正好与捧着饭缸的父亲撞个满怀,瞬间将父亲手中的饭缸给撞掉,整缸的地瓜稀饭全部洒到地板上。父亲火了,一边大声训斥,一边抽出大手要打我。母亲见状,急忙从厨房跑出来制止道:“自己做事不小心,还要怪孩子,孩子没被烫到就好了。”说实在,在如今不值一提的一缸饭,在那个时候却相当宝贵的。所以,作为父亲能不发火、母亲能不着急吗?可是,母亲还是忍住了心中难以想象的不安与忧郁。
其实,我母亲的手是特别的巧,可以称得上心灵手巧。她会自学做缝纫,会编制各类大小不一的塑料篮子,会做田间所有的农活,哪怕是犁田,当然更是理家能手。
在我眼里,母亲是个相当坚强的人。记得那年夏天,母亲得了“双肺炎”,按照医生的嘱咐,这种病情是非住院不可的。可是一听要住院,固执地扭头就走,我和大姐急了,经过多方劝说,才答应“住个三五天,长了不行。”后来真的只住了五天,取了些药回家。第二天,邻居急急打电话来:“阿生,不得了,你妈又去挑尿桶了!”我赶紧回家劝阻,得到的却是这么一句话:“我没事的,又不是在太阳底下犁田割稻子。”
我在乡下税务所工作时,只要一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对我唠叨个不停,“吃公家饭不该拿的东西不要去拿,做人做事都得注意规矩和分寸”……都成为我一生抹不去的座右铭。当她说我的时候脸上分明写着“我儿子肯定能干好”的自豪。(黄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