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抗战学府的守护者、志愿者百人宣讲团的领军人。”今年8月4日,福建省委文明办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福建好人榜”,大田县第一中学退休教师范立洋登榜,并参加了颁奖仪式,组委会授颁奖词称赞。
德耀八闽,文明有福。今年72岁的范立洋,中共党员,现为大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等荣誉。
走进大田县城市中心的玉田村,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大田“第二集美学村”,陈嘉庚铜像、留在许多老房子墙壁上手写的“诚毅”校训、“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抗战标语,令人激情澎湃。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是抗战时期内迁大田县的集美农林、商业、水产航海3所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三校联合创办的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旧址的总称,被誉为抗战时期的福建“西南联大”。现存面积3217.5亩、校舍28座,其中22座是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第六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是民族文化珍宝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是大田经济转型、打造全域旅游的极佳平台。”范立洋介绍,“第二集美学村”融入大田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华侨文化、师德文化、航海文化和民俗文化,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师德教育、境外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教育基地,也是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校师德教育和学生研学教育基地。
范立洋的父亲是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的学生。受父辈熏陶,范立洋从小对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感情深厚。1999年,他在接待父亲老校友时,前辈们嘱咐: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为了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范立洋带领同事、学生及亲友等,组成志愿者团队,20余年坚持不懈,先后走访了亲历者、知情人185人,收集资料180余万字、历史照片200余帧,还原了集美职校抗战内迁的历史风貌。团队凝聚各方力量,摄制了陈嘉庚在视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时抗日演讲《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历史文献片、打造了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陈嘉庚旧居展厅、“救亡剧社”展厅等19个参观点,抢救性保护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
让“第二集美学村”的历史更好地传播,弘扬嘉庚精神,发挥文物“历史教科书”“清醒剂”作用。2012年,范立洋组织培训了大田一中、大田五中等学校师生60人,作为首批志愿者宣讲员。宣讲团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针对不同受众,策划了“走近嘉庚”“嘉庚风·中华情”“风展红旗如画”“重温历史·锻铸军魂”“铭记历史·锻铸师魂”“抗战丰碑·民族脊梁”等专题宣讲,被听众点赞“台上激情澎湃,台下热泪盈眶”“业余的团队,专业的水准”。尘封历史通过口口相传苏醒。
目前,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已组建了80余人的志愿者宣讲团队,接待访客10余万人次,开展专题宣讲100余场,为各地参观者宣讲“抗战学府”故事、传播嘉庚精神。
“他倡导的师生寒暑假‘带法回家’活动,形成了县内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公民普法‘集体舞’,20余年薪火相传,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致,是大田‘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普法活动,社会效果显著,已成为全国普法经典案例。”大田县委文明办主任陈震阳说。
范立洋是个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热心人,他对“问题孩子”坚持“一个也不放弃”理念,倡导各方通过“多送一点温暖,多给一些阳光”,群策群力矫正“问题青少年”,鼓励他们“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走向新生”。他通过县民政局,为一起刑事案件留下的三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办理生活补助费,并通过法院派了3名女法官担任“代理家长”。他还与法官联手帮教失足青少年,让他们走出高墙之后回到了校园,最后考上了大学,走上报效社会的工作岗位。
2017年,以范立洋名字命名的“范立洋老党员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员借助各自的职业优势,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工作室为骨干的德育报告团、法治宣讲团,常年走进校园,宣讲大田红色故事、法律常识。在他的协调下,大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关工委、团县委、妇联等部门,合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精品工程,“护青园”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法庭一日”、“本周说法”电视节目等普法活动,成为广大中小学师生喜闻乐见的“美味佳肴”。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