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闽西山区,修族谱、建宗祠是每个宗族最重要的两项事情。宁化有200多个宗祠,谱牒文化养‘活’了700多年的宁化木活字印刷史。”2月11日(正月初二),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驻馆技师邱恒勇的介绍让游客曾天生一行人叹为观止。
曾天生是宁化女婿,按习俗在大年初二这天带着妻子“回娘家”。在老家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曾天生也见过类似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里展陈的些许古式印刷部件,“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齐全、完备、条分缕析的木活字印刷术展览,真的太震撼了!”
曾天生站在展馆的第一张幕墙前,低声吟读起来。这张背景墙是由274个真实木活字排列出的版面,文字内容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活字印刷术的部分记录原文,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邱恒勇和弟子巫松根亲自手刻,历时数月,艰辛而成。
“我以前只知道毕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的创造者,但到今天才知道毕昇发明的是泥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是元代的王祯发明的。”曾天生告诉记者,他以前知道的都是彼此隔离的历史皮毛,今天的观展打破了“知识孤岛”,让那些星星点点的知识碎片打通了经脉,形成了逻辑贯通、彼此印证的木活字印刷历史信息树。
说话间,曾天生8岁的大儿子曾子轩和5岁的小儿子曾子铭,与其他观展的小朋友一起,在灯光绚烂间,一会儿跑到这个展柜,一会儿跑到那个展板。他俩的惊叫带起了展厅里热闹的气氛:“爸爸,这是什么?”“爸爸,那是什么?”“好漂亮啊!”
展厅分为6个部分,重点讲述印刷术是“文明之母”、宁化木活字的历史文脉、木活字的工艺与流程,重点展示木活字印刷体验区,历史族谱、经典代表作,玉扣纸工艺及体验区。
在木活字印刷体验区,人气最旺。几位小朋友在家长的簇拥下,操起了家伙,迫不及待地拓印起来。“要快,要不然墨干了!”“要快,要不然纸黏住了!”爸爸们的提示声此起彼伏,妈妈们手肘上挂着孩子们脱下的羽绒服,可两手还是端着手机,笑逐颜开地拍下了vlog。
在展厅主通道旁的展柜里,摆着邱恒勇携徒弟开发的部分印刷文创产品样品。这里有《心经》《兰亭集序》《沁园春·雪》等可供反复拓印的雕版,按字计价,每字25元。“大部分都是淘宝网店的客户私人定制的,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只有几百款,加起来有上千款了。”邱恒勇说,家族里传承这项手艺至少260年了,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火,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今年春节不打烊,那些来自古代的声音穿越时空,照亮了今人的天地。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有着700多年历史,至今依然传承和运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在宁化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也是全国首个印刷文化保护基地。2016年,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
“匠心的风骨,历史的呼吸,时代的脉搏,在这里一一呈现。这个博物馆不仅是宁化的文化地标,更是宁化人的精神地标。看完展,满满的自信在胸中腾起,崇宗敬祖,近者不忧,远者不虑。”宁化市民黄宣成说。
来源:三明日报(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宁化记者站 夏淑珍 张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