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空心菜与茄子都接近尾期了,下次种些什么菜好呢?”开学初,三明市将乐县万安学校六年级的同学们再次走进敬老院,同学们正商量着下一次种菜计划。
开学初,将乐县万安学校同学走进敬老院。
其实,像这样把课堂“搬出去”,在将乐县万安学校已不足为奇。
万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据万安学校校长叶芳介绍,该校学生676人,其中留守儿童314人,近50%的高占比,如何在抓好成绩的同时,也把“德”种进学生心田?
为破解留守儿童照养难题,给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关爱”,万安学校本着把德育教“活”,创先实行的“自主管理 主动服务”教育模式,积极推进留守儿童“1235”工程(即实施一个留守儿童自主管理体系、两支队伍、三个平台、五个阵地),两年来,逐步形成学校特色。2023年5月被三明市教育局授予“自主管理,主动服务”示范学校。同年9月,案例入选福建省第四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活动丰富 “家校社”协同育人同心同向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万安学校的学生们可没闲着。学校本着“学校放假、育人不放假、思想教育不放假”的育人理念,根据不同学段为学生布置家庭任务。据该校德育室主任陈诗佳介绍,“我们动员学生在家整理房间卫生、承担家务劳动、尝试做一餐饭、向家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培养学生回报家庭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考虑周到”“感谢”“点赞”等词也成为家长反馈的高频词汇。
“如果有人打电话通知你说中奖了,需要提供银行密码,一定要当心……”日前,在万安镇万安村翔安社区篮球场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中,万安学校的学生们变身反诈宣传员,为前来观看汇演的观众宣传反电信诈骗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长辈们讲述遇到电信诈骗应如何应对。
社会实践就像一架桥梁,连接了社会与校园,打破了象牙塔的“画地为牢”。该校成立交通疏导志愿小队,放学后在路口进行交通疏导;利用社区活动,化身“反诈小喇叭”……诸类活动不胜枚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真收获”,为美丽家乡的建设贡献了“万安学子”力量。
在学校,做个校园小主人,在家庭,当个家庭小管家;在社会,做个社会建设者,万安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机制,打造“校家社”三维度平台实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主动服务意识。
阵地多元 “五平台”为学生成长蓄能增量
走进万安学校的阅读沙龙室,琳琅满目的书籍映入眼帘,不少学生正在翻阅书籍。很难想象,一所偏远山区校竟有如此“高配”的阅读室。
“自从有了阅读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读书好去处,同时激发了我们对阅读的兴趣,现在贪玩的时间变少了,在这里阅读的时间变多了!”该校学生余文轩是出了名的阅读小达人,从阅读中获益良多。
该校精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与之伴随,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情绪,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23年10月,万安学校学生在将乐县教育局举办的“喜迎二十大教改带来新变化”微作品大赛系类活动中,肖亚玲微作文《劳动最光荣》、肖吴欣微视频《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分别获得进步标兵和守护先锋奖。
德育教育是有指向、有土壤的。如今,像阅读沙龙室这样深受万安学校学子喜欢的阵地已经建设有5个,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育人体系,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暖心驿站”,服务他人的“加油站”。
“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延伸到哪里。”叶芳介绍,学校内还设有学生代表室,专为学生代表开会、讨论而设。“他们收集整理学生意见,求出了‘活解’学生在校生活所遇之困的‘新方程’。”
增加学校垃圾桶数量、安装喝水直饮机,更合理地设置学校铃声……很难想象,学生代表可全程参与学校治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还提供了不少“金点子”。学生代表就像一条纽带,连接学校和学生,反映该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代会开出成果,服务学生,已成为万安学校自我管理、主动服务的重要着力点。
成效明显 实施“123 ”机制遍地开花
其实万安学校的“自主管理 主动服务”教育模式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7年,将乐县为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吃、住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
5年后,将乐县再次将目光对准中小学生,启动“幸福成长工程”。彼时,作为该工程试点的万安学校,以精细化管理寄宿生、留守孩,再次得到了社会肯定、家长好评。
2022年,万安学校在“幸福成长工程”基础上探索更高层次关爱水平,把对学生(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推向更高质量、更高阶段发展,实施推进留守儿童自主管理、主动服务教育模式。
从“食宿改善工程”到“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再到如今试行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背后是学生从“被动关爱”向自主管理的成功蝶变,是教育工作者实现学生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精耕细作”。
万安学校作为自我管理工程的试点,向全县交出了满意答卷。作为将乐县教育的主管部门,将乐县如何巩固自主管理工程的成效?将乐县教育局副局长徐静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在全县铺开这项工作,探索建立了‘123 ’的工作模式。加什么呢?各所学校的特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日常中关注内心需求,从而让全县的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以杨时小学为例,把杨时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融进自主管理模式,形成共性做足、特性做透的教育模式。
“为进一步保障学生自主管理工程持续深入开展,下一步,各校将出台与本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以制度创新激扬发展之力,让学生自主管理扎根学校,结出硕果。另一方面,各校将把这项工程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让自主管理渗透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全领域、全平台、全过程。”徐静如是说。
来源:东南网(记者 刘惠萍/文 黄言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