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直牵挂着这片土地,近些年闽西发展得很快,交通好了,环境也好。”看到车窗外曾经泥泞逼仄的乡间土路被干净平整的柏油大道所取代,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张延忠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10月11日,张延忠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集中开园活动。距离上次回到闽西这片父辈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已经过去了16年。
张延忠的父亲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1年6月,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红十二军收复宁化。11月,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亲临宁化指导工作,在淮土召开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宁化苏区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那时候,宁清归工委的干部、红十二军代表和各地方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大会。”对那段历史,张延忠如数家珍。
2008年,张延忠到宁化淮土刘氏家庙参观,当她踏入祠堂,目光即被墙上一幅根据老红军口述创作的油画所吸引。画面正中主持会议的那个人,面部神态和气质是那么的熟悉,她立刻认出那就是自己的父亲张鼎丞。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张延忠感觉父亲好像从未离去,依然在闽西这片饱含热血与激情的土地上继续着事业。
这次回到闽西,张延忠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的重要红色主题场馆——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展厅内,再次看到了那幅令她心潮澎湃的画作。
“就是这幅以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为背景创作的油画,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它加深了我对父亲工作过的这片土地的印象。”她在画作前驻足良久,思绪仿佛再次穿越到了凤凰山下那段红旗招展的峥嵘岁月。
闽西地区是中央苏区稳固的大后方,是中央红军重要的给养和后勤保障基地。1933年10月,张鼎丞率工作队进驻宁化曹坊一个多月,开展扩红、征粮等工作。当地百姓积极筹粮筹款支援红军。军民同心的真挚情感令张延忠感触颇深。
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春至1934年秋,宁化苏区共筹集粮食950多万斤、钱款近54万元和大量被服支援前线,还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担任支前后勤保障任务,成为福建省的支前重点县,受到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多次表扬。
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展出的众多革命文物中,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借谷票引起了张延忠的关注。她回忆,红军部队纪律严明,征粮借粮记录清晰,这些珍藏在博物馆内的借谷票,正是那段红色岁月的历史见证。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红色资源丰富。张延忠一直牵挂宁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当了解到宁化县依托宁化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淮土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石壁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等红色资源,推出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旅游线路,在保护红色遗址、弘扬红色精神的同时,拓宽了百姓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条红色文旅发展新路后,她欣慰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在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更要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苏区粮谷满仓,让百姓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有保障。”
张延忠说,那段峥嵘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不磨灭。我们务必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