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本报《新闻关注》刊发报道:《沙县区:美食非遗 燃爆国庆》。报道说:手捧“四大金刚”、眼观非遗震撼,这个国庆黄金周,众多游客们冲着沙县小吃这一“金字招牌”来到沙县,却收获意外惊喜,沙县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广大游客享受了一场文化与味蕾的盛宴。
美食、非遗、文旅的良性互动,美食、非遗带动文旅出圈,给了我们些许思考和启示:“美食 非遗 文旅”不仅能打响小城、乡村的旅游品牌,也是讲好小城美食非遗品牌故事、提升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人们对地方传统美食和非遗的关注度、喜爱度及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美食和非遗走进我们的生活。实践证明,地方特色美食和非遗不能仅停留于静态保护阶段,只有将其融入人们生活和当地产业,让美食、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才能为其注入持久生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这也印证了上述报道——美食 非遗,成为这个国庆假期沙县旅游的“流量密码”。据统计,国庆假期,沙县区共接待游客57.24万人次,景区接待自驾车辆18500辆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4.99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亿元,乡村游、露营游、美食游、古街游等受到游客青睐。
让美食、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一方面要着力延长其产业链,对其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地方小吃和非遗的品牌声量。另一方面,要将美食、非遗与旅游休闲业态更紧密地结合。如报道中所说:为了更好服务游客,高桥服务区综合楼进行了整体的提升改造,除了小吃街外,服务区还升级配备了母婴室、共享司机之家、车辆换电站等功能设施,并积极部署优化人员配置,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除了地道小吃,服务区还引入了不少沙县名特优产品、文创产品:面干、花生酱、辣椒酱等。让游客“回味无穷”“吃不了兜着走”,深化了当地小吃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借力文旅搞活营销,可以使地方小吃、非遗的内涵及产品价值让越来越多地被看见、被认可,收获良好的市场回应。总而言之,就是要把握市场潮流,拓展消费渠道,探索开展“美食 ”“非遗 ”新路子,通过将美食、非遗与节庆、文创、景区等相结合,让美食、非遗的文化功能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要以数字为媒,赋予美食、非遗文化新的时代坐标。借力地方特色美食和非遗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载体,通过新媒体传播等手段,通过多媒体矩阵与新营销手段的协同,改变地方小吃、非遗文化低流量、少曝光的现状,为地方小吃和非遗打开对外推广、营销的窗口。正如报道中说:返乡大学生陈静文正愁不知道如何安排假期行程,在朋友圈看到了本次非遗文化狂欢节的宣传推文,毫不犹豫地约上朋友来逛逛。正是在短视频传播助推下,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一个个鲜活的非遗节目表演,成为人们认识一方水土的切口,在人们心中树起了沙县“小吃”“非遗”的新形象。
来源:三明日报(扬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