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北郊的滴水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青绿环抱、庄严肃穆的明溪革命纪念园令人心生敬意,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引人遐思。
经过近年来持续改造提升,如今,滴水岩景区不光是县内外游客欣然前往的旅游胜地,也是每年全县干部群众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基地。
滴水岩也称玉虚洞,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被发现。洞内奇景迭现,气象万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滴水岩曾进行大规模景区开发,面向市场开放,但因为资源禀赋不足,随着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兴起,这里渐渐陷入歇业废弃的困境。
“十二五”期间,滴水岩作为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列入全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项目。刷新鲜红本色,重述主题内涵,滴水岩迎来华丽转身,演绎全新篇章。
明溪,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东方屏障,与敌反复争夺、拉锯的战斗前沿。先后有2万多明溪儿女参与革命斗争,其中3200多人加入红军作战,绝大多数在苏区保卫战斗与湘江战役中血洒疆场。
“滴水岩内常年滴水,现有观点认为,此处有充足可靠的水源,临近县城和东方军进军、回师主要通道,方便供给和伤员转运。岩洞便于防空。”明溪县史志办主任王远松说。
据《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三明市)》记载,1931年至1934年间,红军在明溪滴水岩、儒学街李家大厝、东门城内杨家大厝、西门外蔡家大厝等地设立战地医院,收治红军伤病员,免费为当地群众治病,组织地方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等。王远松介绍,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应为1934年1月东方军二次入闽时所设立。
《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三明市)》还记载,“1934年1月25日,红军在沙县俘获敌军伤病员540人,送明溪治疗。”
王远松表示,红军的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敌军,是对毛主席提出的“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的对敌策略的运用。这一史料提升了滴水岩红色遗存的文史研究价值。
硝烟远去,号角声稀。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遗址内的烽火往事值得人们铭记追思,教育后人。
2016年,明溪明确以滴水岩景区为核心,打造县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总体思路,并于当年实施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改造提升项目。2018年,滴水岩景区内规划建设明溪县革命纪念园,并于次年完工与市民见面。2020年,滴水岩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景区,并陆续获得“福建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三明市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等称号,成为明溪红色文化的展示窗口。
“离城区近,是滴水岩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后续发展,以及成为全县红色主题及爱国主义类教育活动主阵地的一大优势。”明溪县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勇金介绍。
今年,纪念园内的明溪县革命纪念馆整合提升展出内容,重新与游客见面。全新的展板叙事以“最早的21个苏区县之一”“东方军入闽作战主要集结地与指挥中心”“中央苏区东部屏障”三大章为架构,讲述明溪在革命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与所作贡献。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我们不光要认真做好红色遗存实体的保护工作,还要挖掘、弘扬红色遗存所承载的思想与精神,以遗存为载体,引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去了解革命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让革命旧址‘活’起来。”曹勇金说。滴水岩景区的体量也在不断扩容提升。今年,景区立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健委挂钩帮扶明溪为契机,将新增中央苏区(福建)中医药文化陈列馆与中草药科普景观步道等景观业态,厚植红色医药文化内涵,同时兼顾打造多种文旅消费业态,给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来源:三明日报(詹铁笛 罗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