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明教育援藏的精神密码-皇冠集团网址442

皇冠集团网址442-新2皇冠会员手机网址查询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皇冠集团网址442-新2皇冠会员手机网址查询 > 文明播报
探寻三明教育援藏的精神密码
[三明日报]         2024-12-31 10:40:00        字体显示:

  高山再陡峻,总有一句梦想的呼唤指引飞翔。山河再遥远,总有一道温暖的心愿情牵两地。

  当翻开长篇通讯《挺起高原的脊梁——2114名藏娃三明求学成长的故事》,我被记者1999年拍摄的那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在即将启程返乡的车辆前,边巴顿珠从车窗里探出了大半个身子,紧紧握住老师的手。车窗外,列东中学教师张养爱早已泪眼婆娑。4年的教育陪伴即将结束,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此刻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这是一份怎样的师生情感,绘就了眼前如母子一样的深情画面?这又是一份怎样的牵手相助,跨越了4000多公里的山河阻隔?当深入阅读《挺起高原的脊梁》,观看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片《山河守望》后,每段文字背后的动人故事、每个画面背后的真挚情怀,都深深打动着我,让我不禁去探寻藏在三明教育援藏路上的精神密码。

这是一份用爱和责任浇灌的真情

  从1995年第一批45名西藏班学生来到三明,到2024年80名新生入学,30批次2114名列东中学西藏班学生,就是2114个三明教育援藏的真情故事。

  在报道中,我读到了张养爱老师第一次看到边巴顿珠时的怜惜与爱,面对这位远离家乡、独自来到三明求学的藏娃,张养爱当起了代理家长,既当严师又当慈母,既授学问又教做人。学生多吉康珠忘不了,当她身患食管气管瘘时,老师们始终陪伴左右,为她寻医治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杜成露老师坚守西藏班英语教学岗位21年,孜孜不倦地探索最适合西藏班学生的英语教学方式。西藏班老师,一年365天随叫随到,用爱为孩子们驱散远离家乡的孤独。从1995年至今,西藏班这样的关爱陪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的姐夫程立新,担任列东中学西藏班司务长已18年。18年来,他精心安排好藏娃们的每日用餐,每年大年三十总是陪伴藏娃吃完年夜饭,才匆匆踏上回家的路;包粽子、趣味博饼……司务长用这种特殊方式让藏娃感受家一般的温暖。18年来,姐夫与姐姐两人已记不清担任了多少位藏娃的代理家长。元旦嘎瓦、旦增曲杰、顿珠扎西……这些亲切又熟悉的名字,时时会在他脑海中闪现。与藏娃们相伴度过的每个年节时光,在瑞云山、沙县湿地公园游弋时留下的欢声笑语,始终记忆犹新,也镌刻下了藏娃们对三明最美的记忆。

  无需太多华丽的语言,孩子们脱口而出的一声“汉爸”“汉妈”,师生分别时紧紧相拥的身影,已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正是这份用爱和责任浇灌的真情,正是一座城市的全体参与,正是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持续接力,让三明教育援藏的繁花一路盛开。

这是一道跨越山河的教育牵手之路

  格桑花,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上最美丽的花,藏语中被称为“幸福花”。格桑花开,幸福花开。

  报道中一组组老镜头,让我们看到,30年前西藏现代教育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优秀师资非常紧缺,在引进师资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把学生送到内地接受先进的教育,成为培育西藏急需人才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列东中学作为福建省首批初中示范学校,承担起开办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援藏任务。

  为尽快弥补西藏班孩子们学习上的短板问题,赶上内地教学进程,列东中学对西藏班教学课程进行了特殊设计,列东中学原校长俞建平介绍“先把小学内容补齐,再上初中内容”,正是这一道道量身打造的特殊教学套餐,让一批批西藏学子在三明度过了难忘的初中生涯。

  镜头前,已担任阿里地区普兰县总工会主席的边巴顿珠回忆,自己刚入学时“汉语能力不行、学得很慢”。如今他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向大家介绍敬爱的“张妈”——张养爱老师曾经给予他的教导。从生活到学习到做人,是老师的一路关爱,改变了他的命运与人生。2002级西藏班学生格桑拉姆始终牢记列东中学陈言霖老师的教导,如今她接过教棒,担任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中学的语文教师。教室内书声琅琅,孩子们用标准的汉语诵念着古诗。因教育而改变命运的格桑拉姆,如今将自己的人生倾注于教育,去改变更多藏娃的人生。

  报道中的一组组数据,代表着一份份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代表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列东中学西藏班开办以来,已有1300多名学生高校毕业后回西藏工作,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而列东中学西藏班只是全国西藏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国共计有110所学校开办西藏班,累计培养16.4万人,向西藏输送6.4万余名中专以上各类人才。

  教育援藏改变的不止是一个人、一群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它铺就了一条幸福之路,让格桑花开满高原。

这是一幅以时代为笔的美丽画卷

  这场跨越山河的牵手,最终带来的改变是什么?那道挺起的高原脊梁,它的精神源头与力量在哪里?跟随报道,我一路探寻着答案。

  镜头中,我们跟随2001级西藏班学生扎西江村来到他任乡长的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在这里,我们看到219国道的开通,使村庄到县城交通从6个小时车程缩短到1.5个小时。百姓住房条件改善了,生态旅游、特种养殖等富民产业方兴未艾,村民们捧起了绿色饭碗。“用自己所学知识改变家乡乡亲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这正是扎西江村的迫切心愿,他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民族团结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2024年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扎西江村作为珞巴族代表这样深情表达,从中,我仿佛读懂了三明教育援藏给藏娃们带来的思想财富,找到了那道挺起高原脊梁的精神力量。

  琼林村的原始林间,万木葱茏,绿意盎然,2007级列东中学西藏班学生措姆种植的灵芝迎来了大丰收。大学毕业后,措姆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种植白肉灵芝。如今,已带动266户农牧民种植520亩灵芝。

  在措姆微笑的脸庞上、自信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列东中学西藏班留给她美好的学习记忆,看到她因教育而不断增长的智慧,看到她作为家乡致富带头人因梦想回馈而收获的欣喜。

  生态、绿色、产业富民……镜头里的一瞬间,我仿佛从西藏高原重回三明山川,看到同样的特色产业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之路,在相隔4000多公里的明藏两地绵延铺陈,而这不正是这场跨越山河的教育援藏带来的美丽蝶变吗?

  用教育发展去推动思想革新,用思想革新去推动发展加速,用高质量发展去描绘民族团结更加锦绣的画卷!这,正是三明、西藏两地共同的心愿。

  苍茫的雪域高原上,雪山慈祥地凝视,草甸温柔地绵延,溪流清脆地歌唱。三明教育援藏的时代画卷正在接续绘笔,格桑花开出了幸福的梦想,天空中雏鹰正展开高飞的翅膀,向更美丽的未来启航!

  来源:三明日报(张华)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皇冠集团网址442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