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省第一个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本报记者 项裕兴
(《福建日报》2004年6月15日)
“没什么,真的没什么,能救人一命,献血、捐骨髓算什么呢?”
33岁的林瑞班中等个头、壮实,语调平缓,但他的每一句话语里都充满着不容置疑的真诚。在三明市红十字会工作5年的他,对生命的渴望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说,这都是源于他出生在偏远山村,源于朴素和睦的家庭。
林瑞班的童年是在大田县武陵乡度过的。山里人很朴实,民风也很淳朴,四邻八乡,谁家有个难事,大家总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热心不已。林瑞班的父母也常常对他说:“帮人、做好事是积德。”
林瑞班的家离乡卫生院不远,有一次,一个农村妇女想不开,喝农药自杀,被家人送卫生院抢救却没能救活。死亡的冰冷和哭天抢地的情景,成为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生命真的很脆弱,如果有力量把这些人救起来多好啊!”多年以后,他仍在感叹。
1995年5月,他偶然看到无偿献血的倡议后,一个人默默来到三明市第一医院捋起了袖子。此后,每隔三个月,这个一声不语的年轻人总会准时出现在那里,每一次,他的神情都别样的安宁。他知道,他捐献的血将会流进另一个干渴的躯体,也许,一条生命从此再次勃发生机。
1997年10月,林瑞班成为福建省首批(仅2个)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获得者。
如何让更多的人献出爱心,使更多的生命得以解渴甚至挽救?1998年5月,林瑞班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并任会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无偿志愿者们的身影。在他和会员们的努力下,如今三明市无偿献血已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的一次努力,对于病人就是生命的全部!”林瑞班说。
我省是白血病高发区,林瑞班曾两次组织志愿者为白血病患者的手术提供新鲜血液。看着在病床上无助呻吟的生命,听着医生对骨髓捐献几乎为零现状的无奈与抱怨,林瑞班心中的抑郁久久不散。
白血病患者真的没救了吗?假如自己是病人,那种等死的心情何等绝望……“只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多登记一份资料,病人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他收集资料,发动宣传。1999年5月,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与三明市红十字会联合向市民发出倡议,组织参加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林瑞班第一个报名,他因而成为我省第一个报名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2003年5月18日,正在度蜜月的林瑞班来到了福州。这一次,他把贤淑温柔的新娘周翠林一起带到了省血液中心爱心献血屋。他先帮新娘捋起袖子,然后又仔细地捋起自己的袖子。献血屋里,气氛有些不同,省红十字会领导、各级媒体记者闻讯而来。当细长的针扎进他们的血管,代表生命源泉的血液流出后,闪光灯迭起。人们知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福建分库的头两例造血干细胞样本资料产生了!“我们的蜜月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们把一份生的希望作为礼物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周翠林说起当时的情形,依然为丈夫的主意、为自己的行动自豪。
林瑞班说,他们以新婚夫妇的名义一起参加资料采集,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献者行列。
众人拾柴火焰高。林瑞班知道,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对成功率很小,因此资料库的大小与病人的生死就形成正比。几年来,他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发动大伙参加造血干细胞采集血样活动,如今,仅在三明市就已有1626名市民参加。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