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梅列区群英小学的“家长开放日”,上午第二节课,四年级(2)班英语教师郑倩正在一楼的多媒体教室上《do you want some rice?》,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往常相比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教室后面多了七八位目不转睛听课的家长。
“家长开放日”是群英小学加强家校沟通、增进双方了解的一种形式。作为梅列区农民工子女较多的一所学校,近年来,该校不断创新举措,强化管理,促进了农民工子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今年三月,该校被团省委定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情系农民工子女
与梅列区其他中小学校相比,坐落在三钢小高炉的群英小学,为何多年来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均保持在50%左右呢?
站在校外毗邻后山的居民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依山而建的大量小平房,校长林华灵介绍说,除了部分列西村民修建的以外,这些小平房大多是三钢工人早年的自建房,现在成为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等外地农民工的租住地,周边大约有1000多户。
10月18日下午,记者在三年级(3)班宋小平老师的陪同下进行了实地走访。绕过校门外的居民楼,沿着缓缓的山坡往上走,层层叠叠的小平房占据了大半个山坡。崎岖的小道一直向山上延伸,大约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半山腰山坳里的沈燕红同学家。
沈燕红的妈妈正在山边的空地种菜,她说10年前从长汀来三明打工,现在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丈夫在三钢打工,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七八点钟到家。她指着周围空荡荡的出租屋说,这一带的打工者都是这样,白天家里找不到人。
低矮的小平房面积大约40平方米,室内陈设简单,光线昏暗。沈燕红的妈妈说除了口头督促孩子做作业,他们没时间也没办法辅导孩子,只能靠学校老师了。
为了让农民工子女能顺利完成学业,2004年9月,群英小学被梅列区政府定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定点接收学校”。后来农民工子女入学又从定点接收改为就近入学,虽然政策变了,但群英小学的农民工子女总数却没有太多变化。
2009年,梅列区委、区政府投入1100万元,把群英小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首批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重建工程,将旧楼全部拆除,整个校园重新规划布局。
强化学校主体作用
为了让农民工子女能进得来、留得住,而且还能学得好,群英小学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同在蓝天下”教育活动。
与城市同龄学生相比,农民工子女更加自我封闭,他们内心敏感,自我防卫感强烈,李佐兰老师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早读课,她看到小平在发呆,就走过去,在他耳边半嗔半怪地说:“咋这么懒啊,还不赶紧写。”没想到小平“呼”的一下站起来,大声吼道:“我不懒,你凭什么说我懒!”就在她还在琢磨如何应对的时候,小平又大声吼道:“你必须向我道歉!”面对狂怒的小平,李老师当场向他道歉,课后再做他思想工作。
为了让农民工子女尽快消除陌生感、自卑感,增进与城市学生的认同感,该校引导师生尊重农民工子女,并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
心理疏导很重要。该校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配备“谈心室”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做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该校要求教师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宋小平老师说沈燕红原来连拼音都不会,只好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经过一段时间补缺补漏后,沈燕红有了很大进步,她说学校许多老师都有这种免费辅导经历。
做好结对工作是群英小学的另一项帮扶举措。该校把一些最需要帮助的农民工家庭列出来,发动教师与他们结对子,让广大教师走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让更多人关爱农民工子女,该校充分发挥三钢关工委、群英社区和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把特殊生跟踪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让学生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家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连续举办了5年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是群英小学增进家校了解的重要平台。
林华灵校长说外来打工者大都早出晚归,他们不仅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对学校工作也不是很了解,单靠家长会这个形式,不足以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举办“家长开放日”,可以让家长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直接观察老师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等情况,并有机会与老师们进行交流。
“教学氛围很好,既活泼又轻松。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家校沟通,并让家长懂得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家长开放日”反馈意见表上,四年级(1)班吴宇皓的家长这样写道。
除了听课以外,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升旗,观看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学校、班主任进行交流。“让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很放心,希望学校以后多举办这类活动,我们当家长的也可以从中学习取经。”许女士说。
家访是群英小学要求老师们必须完成的另一项工作。“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到学生家,不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德育室吴肇维主任说。
宋小平老师说,虽然这些外来打工者的租住地很分散,但老师们都会坚持家访。有一次,她走了40分钟才到一个学生家,当她走进简陋的自建房时,学生的父母、叔婶一大家子出来迎接,学生的父亲说:“听说您要来家访,孩子激动了好几天,我们又担心因为路远您不会来。”
一次普通的家访可以让这些外来打工者激动不已,林华灵校长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家访结束了,家长从菜地里割下两颗还没长大的花菜、拔了一把葱,硬要往我手里塞。”
群英小学还利用家长学校,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座,帮助农民工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校互动取得明显成效。走进群英小学,不仅地面干净了,而且学生们穿着整齐,行为规范,与老师见面也更有礼貌了。 (罗鸣灶 池梅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