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三明市在中央文明办和福建省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我推荐,我参与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共有104人分别荣获“中国好人”和“福建好人”。
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也是各种各样心怀善念、常施善举的普通人。“好人”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称号,他们只是我们身边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没有丰功伟绩,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着道德的力量。
“好人”大多是平凡人,他们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和体谅。如带着病重父亲上大学的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好人”,但同时还有多种“身份”——农村出身、普通学生,母亲病故,父亲失业,家境不好。所以,市委文明办和三明学院为他募集了的23万元的扶贫资金,对于他的家庭可谓雪中送炭。他十分感激各级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一再表示毕业后要积极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若言,在高校的教师岗位努力上当好一名园丁,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成名后,并没有纠结于纷至沓来的赞誉中,而是回归平静生活,依旧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样的好人,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可亲可近、可比可学。
普通人的道德力量和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观念的多元、发展的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复杂的社会生态。可喜的是,如今社会各方正在合力构建良好的“道德生态”。每逢岁末年初,各个系统,许许多多地方和单位,都在挖掘“身边好人”的事迹,加以弘扬。并对生活困难的“身边好人”加以帮扶,使“好人有好报”的观念得到了有力印证。良好的“道德生态”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当好人并不难,人人都可以践行。孕妇上车,主动让座;老人跌倒,上前扶起;邻居相处,守望相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朴实无华的小事提升人格品行,为构建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添砖加瓦。 (林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