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引入推广科技文化活动产品、多媒体技术,完善互动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文化信息咨讯服务、在线互动访谈、咨询服务,实施广播电视“村村响”、“村村通”工程,传播文化信息。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农村,提高效能,探索“大馆带小屋”的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做到“门常开、书常新、人常来”;坚持“送文化”与“建文化”相结合,推广“一村一户”做法,在各行政村选择地理位置中心、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农家住户设立“文化中心户”,地方财政补助文化设备,吸引、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创新服务内容,组织开展“一县一节”活动(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每县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文化艺术节,如沙县小吃文化节、宁化客家祭祖大典、将乐擂茶文化节、清流桂花文化节、建宁“荷花仙子”才艺比赛等)。举办“广场文化活动”、“周周有戏看”、“流动舞台车文化下乡巡演”、 “书香三明”读书活动、“激情文化广场大家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展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览”等特色公益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机制的建立,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是品牌示范机制。实施“一县一品”工程,打造梅列区广场文化、三元区古人类文化、永安市抗战文化、明溪县侨乡文化、清流县大提琴艺术之乡、宁化县客家祖地、建宁县红土地文化、泰宁县丹霞文化、将乐县杨时文化、沙县小吃文化、尤溪县朱子文化、大田县土堡文化等文化品牌,引导全市各县(市、区)围绕品牌创建活动,有重点有组织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品牌。
三是绩效考核机制。把公共文化创建绩效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考评、年终绩效综合评估、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逐步增加考核分值。实行公共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根据各县(市、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下达创建任务,实行“一月一报”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全市公共文化创建进度。建立公共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年度进行指标测评排名并向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报,针对不足强化整改,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公众参与机制。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工、青、妇、文联等群团组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优势,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把“公共文化服务居民幸福指数”满意度作为创建工作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加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统筹协调,使之分布更加合理,水平不断提升,把公共文化惠民利民的事业落到实处。
我们坚信,有文化部的关心支持,有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三明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信心,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一重要工作,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逐年赶超,一定能够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上有新的作为、新的成就。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