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沙溪河岸,十多名年过六旬的老年人仔细地巡视,俯身捡拾烟头、塑料袋、废纸……这是三元区组织老同志参加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幕。
尊老同志所愿,扬老同志所长,尽老同志所能。近年来,三元区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大力营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展现银龄风采”浓厚氛围,为夕阳红增辉添彩。
老有所乐活力满满
“在这里我们都能学到喜欢的课程,跟着潮流觉得自己还年轻呢。”9月10日,在三元区老年大学城关校区,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拍摄成视频、照片,并发给家里的孩子们“检查作业”。
“许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与同龄人一起参加太极拳、柔力球、诗朗诵、唱歌等通识课程,或开展剪纸、鼓乐、方言歌曲等本土传统特色文化研习。”三元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高琳介绍,针对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三元区组织乡镇街道与关工委、老体协等涉老组织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多点布局、拓展覆盖,将老年大学阵地建设重点向社区和农村延伸。目前,在大力巩固发展现有10所分校与教学点的基础上,又在南部片区新成立4个教学点,持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打造教学联盟,为老年朋友进一步搭建激发爱好兴趣、满足精神需求的“连心桥”。
让文化的声音传播得更远,也为老年学员们带去实践所学的机会。三元区结合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福”文化宣传、“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定期组织擅长书法、绘画、音乐、剪纸、宣讲的老年大学学员、九九志愿服务队队员开展文化下乡、文艺展演等。“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将老年人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大家都感到实现了个人价值,很快乐。”三元区老年大学九九志愿服务队队长、省五星志愿者宝春娥说,老年朋友们以乐为媒、以歌传情、以学惠民,充分展现银发风采,传递社会正能量。
“打造有活力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老有所乐’,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三元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庄晋芳说。近年来,除了辖区乡镇街道,三元区还组织老年队伍深入建宁、明溪、大田等县,开展文化下乡近30次。
老有所为余热生辉
自2013年从居委会退休后,50岁的翁桂娇为自己选择了不一样的退休生活:接受聘任,成为驻列西派出所调解室专职调解员。有矛盾有纠纷找翁大姐,成为周边群众的共识。
多年来,翁桂娇组建工作室及维权志愿服务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同志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00多起,当事人满意率达100%。翁桂娇获得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被评为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
如何发挥好老同志工作经验和行业优势,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是三元区着力探索的问题。
“我们社区有个新的‘老’志愿服务队。”这个白沙街道群二社区居民口中的“趣称”,指的是一支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说它新,是这个团队成立于今年3月3日,时间不久。说它老,则是由于负责人是年过七旬的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王镛。20年来,他细致照顾智残弟弟,曾先后获得市道德模范、市四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孝老爱亲榜样。
“我想利用自己退休老同志的优势,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热心人一起参与社区服务。”王镛介绍,得知他拉起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居民们踊跃报名。王镛将这支22人的队伍分为青年组、夕阳组、巾帼组、便民组,成员有老党员、高校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群众。
“王老依靠自身的影响搭建了服务群众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居民围绕这个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共同奏出社区和谐交响曲。”白沙街道群二社区委员、王镛服务队副队长葛冰茜有感而发。在一次帮助群众免费修补生活用品的活动中,一位苏姓居民主动从家中搬来小型打磨机,与队员们一起为街坊邻里免费磨剪刀,这让服务队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成为社区居民间的美谈。
“让老同志发挥‘催化剂’‘引路人’‘定海针’作用,在帮助社区优化治理能效的同时,又充实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三元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罗永忠表示,近年来,三元区建立“党建 ”模式,通过推行“党支部 社团协会”“党支部 志愿服务团队”等做法,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特长优势统筹融合,组建“银龄宣讲团”“银龄红色管家”“近邻帮帮团”等队伍,做到支部搭台、党员唱戏,以老同志的示范带动效应,为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献计出力。同时抓好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工作,将政治素质过硬、作用发挥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老同志推荐评选出来,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离退休干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有效激发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内生动力。
来源:三明日报(三元记者站 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