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鼓乐声,40名小学生在操场上舞动起来,他们手拿缠有大红绸带的鼓棒,跟着音乐的节奏,动作整齐地敲打着腰鼓并跳着舞。这是每周四每周六下午,在三元区中村中心小学都能看到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中村中心小学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走上了一条坎坷的弯路。
王春萍是中村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大合唱项目的指导老师。去年她代管的留守儿童中,有一个孩子叫罗思琪,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一次不经意中,王春萍听到她独自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哼唱音乐课上教唱的歌曲,音色很美,她自己也很享受。“你喜欢唱歌吗?”王春萍悄悄地走过去问她。小思琪羞涩地低下了头,轻声地说了声“喜欢”就跑开了。于是,王春萍让她参加了学校少年宫的大合唱项目。
刚开始辅导大合唱时,王春萍发现来自农村的孩子害羞,不敢唱,基础差、底子薄,张嘴就用白嗓子唱,连最基本的音准、节奏都掌握不好。经过一周又一周耐心细致的指导和训练,在她一次又一次鼓励中,孩子们的声音圆润了,音准节奏也逐渐到位了,刚开始那股害羞的劲儿全消失了,一个个站出来都是自信满满的。特别是小思琪,性格变开朗了,嘴角也能常常看到她的微笑,她说,她很喜欢唱歌,少年宫是她最开心的地方。
王春萍认为,把特色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纳入学生日常活动,能使每个农村孩子的体育和艺术特长均得到发挥,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极大丰富了农村孩子的校园生活。“如果没有开设少年宫,孩子们只会天天想法子搞破坏,呵呵。”一句玩笑话刚过,王春萍开始认真地说,现在有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就花了比较多的精力去参加这些活动,喜欢打架,发生口角等不良的现象就少很多了。比如五年级二班的庄海涛,之前的他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现在在学校运动场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喜欢篮球、乒乓球,也参加了学校的大合唱,还在三元区第十一届小学生篮球赛中获第三名。
在中村中心小学,从石膏工艺品制作、经典诵读、剪纸艺术,到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十字绣,都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走进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中村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所有的孩子免费开放,15种活动项目,总有孩子们称心的选择。
虽然,中村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只是一个个例,但从它身上反映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对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还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
我市地处闽西北山区,共有未成年人45万,其中农村中小学生19.95万,留守儿童6.6万。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缺少课外活动阵地和师资队伍,制约了农村孩子全面发展。为了改善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丰富和满足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2011年9月,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宽敞的活动场地、专业的指导老师,有趣的活动内容。随着我市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正式使用,绘画、朗诵、象棋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再是城市孩子们的“专利”,在这里许多农村孩子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参加了。
截止2012年底,我市建成乡镇中心学校少年宫96所,并在城区5所学校开展城市学校少年宫试点工作。今年,我市已将城市学校少年宫试点范围延伸到12县(市、区)的40所学校,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数将突破129所,达到乡镇中心学校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 黄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