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兴,男,生于1942年,明溪县枫溪乡枫溪村村民,一个平凡的人,却能时刻将群众的艰辛冷暖记挂在心头,多年如一日地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帮困济贫、谋幸福,诠释着“乐善好施”这一道德精髓,被人们称为“好人公”。
一次行善改变一生
故事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的一天,余耀兴外出办事,路上他看见一小男孩坐在草丛中嗷嗷大哭,见状他急忙走上前去问:“小朋友,怎么了?怎么在这哭呀。”
见到余耀兴小孩哭的更厉害,在一番了解后才得知,原来这个小男与家人走失,已经两三天没有吃饭了。
余耀兴毫不犹豫便把这个小男孩接到自己家里,为他弄吃的,买了一套新衣服。之后还把小男孩送到派出所帮他寻找家人。
在警察的帮助下,不久小男孩便与家人团聚了。
他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件善举,让他走上了行善之路,这二十多年来他走的艰辛,内心却收获满满。
如今,行善已经成了余耀兴的一种习惯。就2012年一年他捐款捐资3万多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2012年,70多岁的余耀兴得知年仅十六岁的华山村民余德旺患了白血病,他第一时间徒步行走十多里地为白血病男孩送去了1000元的爱心捐款。
对于余德旺的巨额医药费,余耀兴的1000元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在余耀兴的带动下,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大力捐助余德旺。
如今每每提及此事,余德旺总会热泪盈眶,对余耀兴老人家感恩戴德,甚至说“今生要努力回报,下辈子甘当牛马再效犬马之劳”。
学校铺设水泥路,他带头捐款1000元;华山村修建公路挡墙,他捐助1000元;枫溪村修建供老人休闲方式的怡然亭,他捐助2000元;华山村低保户范能昌去世,无钱料理后事,他捐款1000元……
热心助人不求回报
除了有一颗行善心,余耀兴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那些年,只要村里哪家人家里有吵口,他都会主动去劝说和解。
2003年6月的一天,村民张某因打麻将输了几十块钱与其丈夫发生口角,甚至还大打出手,事后张某越想越不甘心,一度想离家出走。
得知此事后,他赶忙去找张某,他耐心的劝导着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她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得为年幼的孩子考虑。再说,夫妻生活几十年,吵吵闹闹是很正常的事,相互谅解才能过好日子。
正是透过这么些简单易懂的道理,余耀兴成功的挽救了一个家庭。
“人的一生说短也短,要想过好来必须学习谦让,相互包容,互爱互敬。”平凡质朴的文字从余耀兴嘴里说出来,显得是那么意味深远。
“好人不在富,关键在善心”,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每逢有为民办实事项目,余耀兴总会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如:2012年,枫溪学校门口铺设水泥路,他带头捐款1000元;华山村修建路口挡墙,他捐助500元;修建章玉塘背路口挡墙,他捐助600元;修建怡然亭,他捐助2000元,每次在捐助资金后,他都会在施工期前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于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村民,他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当得知华山村民余德旺患了白血病,他走路十多里送去了1000元的爱心,对病人境况嘘寒问暖,并运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爱心宣传,为他筹集医疗费,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余德旺的病情得以好转,如今每每提及此事,余德旺总会热泪盈眶,对余耀兴感恩戴德,甚至说“今生要努力回报,下辈子甘当牛马再效犬马之劳”;当得知华山村民低保户范能昌去世,无钱料理后事,他捐款1000元,之后还帮范能昌家人寻找、介绍工作;当得知枫溪村民周伙珠家出事,他捐款600元,并送上了慰问品。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他捐款1000元,并捐助了救灾物质。仅2012年,余耀兴的捐款金额就超过了三万元。
他将善举进行到底
“尽我的能力能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心愿。”很难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拯救了上百人生命于危难间的人嘴里说出来。
2012年11月26日晚,全乡连降大雨,河道径流量大增,因河流对岸污水处理厂处于施工建设对河道进行填埋,水管过水量严重不足,导致河流水位上漫,情况紧急。
得知情况后,余耀兴带领乡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疏散了附近居民,将自家的房子腾出来给群众临时居住,并联系了一台挖掘机,处理之时,靠近河流的一座房子部分坍塌,危险之极,所幸挖掘机及时赶到,挖开河道,险情得以化解,维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他心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百姓做事,不论大事小事都是自己一份炙热的心”,能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见到别人感激和幸福的微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2011年村里成立了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当时负责人考虑到他的年纪己经很大了,就没有邀请他加入,他知道后主动要求加入,并对负责人说:“谁说年纪大的人就不能干活做好事吗?”。在自愿服务、扶困济贫的同时,余耀兴还乐向同亲人、朋友诉说其中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做好事、做好人的幸福,他也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努力将他们也拉入到这支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的团队中,不断增添和壮大爱心的源泉。在他的努力下,枫溪乡志愿者服务队增加了5个新成员,同时在他的解释和劝导下,热衷迷信、法事的情况大为减少,乡域内群众投身公益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乐善好施”这一良好风尚的形成,余耀兴功不可没。
二十多年过去了,余耀兴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帮过多少人。年近八十的他已经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了,更没有强壮的身体再去四处助人为乐了,但是他始终不会停下行善的脚步,他要将善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