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贫困女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宁化县的志愿者张银珠就是这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她是宁化县城郊乡一名普通干部,也是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多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帮扶贫困学子,联系爱心人士。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扶困助学的队伍。同时,她又积极参与红十字会的各项志愿工作:献血,宣传,联络……
千方百计不让孩子失学
张银珠知道,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更好的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为此,她总是通过联络资助人,做思想工作等,千方百计去挽留离校的孩子。
宁化卫校学一年级的巫丽珠、张永秀和曾卢芹等学生就是她联络资助的。巫丽珠家住河龙乡下伊村,父亲残疾,奶奶70多岁,一家三口基本没有收入。因为家里穷,中考考了492分的巫丽珠打算放弃上学。张银珠了解情况后,觉得这个孩子不读书太可惜了,就不断打电话到她家里,劝她继续读书,相关的费用她会想办法。但巫丽珠始终没有开口。“孩子,你不能辍学!”眼看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张银珠驾车来到她家劝说。
开学快一个星期了,学校提醒,再不注册,以后就麻烦了。张银珠决定再去找巫丽珠一趟。巫丽珠在水茜乡一个偏僻的乡村帮助亲戚带小孩,路窄弯急,路况不熟悉,又是晚上,来回近80公里,一起去的爱心人士都替张银珠捏把汗,但她说:“我就一个念头,不能因为贫穷让孩子这么早就离开学校。”在两个多小时的劝说之后,巫丽珠终于决定上学。
几天后,张银珠把巫丽珠送到学校,联系好了资助人,代交了学费,并购买了一整套生活用品。“没有银珠阿姨,我根本不可能继续读书。”现在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茅的巫丽珠说。
曾卢芹也是河龙乡人,母亲多年没有回家,父亲在外打工。住的房子是木结构的,已经倾斜了。中考成绩不理想,曾卢芹想在城区打工,就想到了曾经帮助过她的银珠阿姨。可张银珠坚决不同意:“小小年纪,怎么能不读书呢?”于是,张银珠开始为曾卢芹的学费忙活开了,联系志愿者,上门拜访爱心人士,曾卢芹的学费终于有了着落。“直到毕业,我们都会帮助曾卢芹交学费。”张银珠保证。
曾卢芹还有个隐忧:因为父母多年不在家,所以一直没有上户口,也就没有身份证。张银珠和几名志愿者为此又忙开了。“村委、学校的证明等都是我们帮忙跑,另外又千方百计动员她的父亲回来,按程序做亲子鉴定,办理相关手续,手续齐备后,派出所第一时间给上了户口。”张银珠说。
三年多来,张银珠东奔西走,走访了解,联络本地和福州地区的爱心人士,成功为70多名贫困学子联系到帮助人,把他们留在了学校。如今,有的学生上大学了,接过了帮助他人的接力棒,也力所能级的去帮助他人。
千方百计为孩子对接政策
“是银珠吗?我有个事情要麻烦你。”今年8月的一天,张银珠接到一个电话,是邻居黄叶青打来的。黄叶青一家原来住在淮土乡孙坑村,属于二女结扎户,后来搬到翠江镇,户口也转成了城镇户口。今年,黄叶青的大女儿考上了大学,她希望银珠能帮忙联系助学贷款。
张银珠了解到黄叶青家的情况:“她应该符合‘生育关怀—金秋助学’2000到3000元的奖励政策。但是计生部门在认定上有不同意见,认为她现在是城镇户口,不能享受。”为此,张银珠在她工作的城郊乡分管计生的领导张少华的支持下,找到计生局局长张旭华。张旭华专门开了一个会议,讨论这种情况,最后认为,黄叶青是在二女结扎后才转的户口,应该享受政策。
在从事公益、助学济困的过程中,张银珠也深感用好政策的重要。“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困难人群找政策,是个比较好的办法。”
明工贸学校就读的张秀香曾经遭受噩梦:父亲突发疾病。家里一贫如洗,刚开始住院时,费用都是医护人员和病友以及红十字会募捐的。张银珠东奔西跑,策划参与募捐的同时,也到相关部门咨询政策。
终于,这场病扣除医保及民政补助,最后只花了1000多元钱,而募捐的3万多元成了张秀香的读书和生活费用。
带孩子见识外面世界
“县城我都没去过,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2012年暑假的一次走访,一名贫困学子这样说。张银珠听了,非常心酸:贫困学子也向往城市,如果能组织一个活动,帮助他们出去走一趟,也是一个鼓励啊。
为此,张银珠积极与省城的义工组织和志愿者联系,提出能否由省城的人赞助,不定期地组织贫困学子到省城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一提议得到了“蚂蚁的力量”等公益社团的响应和支持。当年国庆节,第一批两名学子由宁化的一名志愿者陪同,来到了福州。福州的志愿者带他们到三坊七巷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参观走访了6天。
如今,当地已有20多名贫困学子到福州感受城市的繁华与文化魅力。“觉得特别高兴,自己也要好好读书,能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学知识,长本领。”今年国庆节参加省城游的济村中学学生小张说。
张银珠热心助学,影响并带动了30多人参加到公益活动中。“一切为了孩子。”她说,“在帮助孩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